艾灸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傳統醫學中很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。在以往的醫學專著中,灸法早見于《黃帝內經》,但是隨著考古發現,對艾灸的認識也在不斷修正。艾灸療法能健身、防病、治病,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,受到歷代醫家與養生家的青睞。宋朝太醫竇材在《扁鵲心書》中記載"人之真元,乃一身之主宰……保命之法,艾灼第 一。"又有"人于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門、中脘……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年壽矣"的記載。艾灸,從使用者角度主要分為兩類:有煙艾條、無煙艾條。無煙艾條是艾炭:取凈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,用醋噴灑,拌勻后過鐵絲篩,未透者重炒,取出,晾涼,防止復燃,三日后貯存。艾灸還要結合艾灸器,艾灸盒,主要針對穴位施灸!如果說"杏"是中醫之花,那么"艾"便是中醫之草了。艾的藥用在我國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。孟子曾說:"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"艾"。"意思是患了七年的慢性病,用艾三年就可治好。
艾條的使用方法有哪些?使用過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項?下面請看艾條廠家為您詳細介紹:
(1)手持艾條懸灸法:
將艾條一端點燃,懸于施灸部位約3厘米之上即可進行艾灸。
(2)插入艾條法:
1、取下溫灸盒塑料上蓋,扭開銅片插孔蓋
2、點燃艾條使其充分燃燒,直接插入并固定好
3、帶上隔熱底座,合上蓋子,直接敷于患處進行艾灸
(3)艾條截段,插艾段法:
1、取下上蓋,取出小艾段并點燃
2、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,在夾姜片位置也可配上姜片使用
3、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,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
4、根據燃燒狀況,旋轉黑色控溫蓋,調節通風,控制溫度
5、卸掉底座的塑料隔熱底盒,將隨身灸裝入絨布套,用松緊帶固定系于患處,將非塑料那面貼于患部溫灸,確保熱力更好傳達。
以上是來自艾條廠家的分享,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內容!